吴懿(?-237年),一作吴壹,字子远。兖州陈留郡(治今河南省开封市)人。三国时期蜀汉将领、外戚,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。
吴懿初随刘焉入蜀,刘璋时任中郎将。刘备进攻刘璋,吴懿归降刘备,历任讨逆将军、护军、关中都督。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,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、费曜,升任左将军,进封高阳乡侯。诸葛亮逝世后,任汉中都督,升任车骑将军、雍州刺史、假节,又进封济阳侯。建兴十五年(237年)去世。
吴懿为人高亢强劲,又因其妹的身份,是当时蜀汉的重要将领。
基本介绍 本名 :吴懿 别称 :吴壹 字号 :字子远 所处时代 :三国时期 民族族群 :汉族 出生地 :陈留郡 去世时间 :237年 主要成就 :阳溪大破郭淮、费曜 官职 :汉中都督、车骑将军、雍州刺史 爵位 :济阳侯 人物生平,归顺雄主,北伐建功,出镇汉中,主要成就,人物评价,亲属成员,史料记载,艺术形象,文学形象,影视形象, 人物生平 归顺雄主 吴懿是兖州陈留郡人,叔父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。 刘焉迁任益州牧,吴懿因其父亲与刘焉交情很好,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。后刘焉心怀自立为帝的想法,善于面相的人又说吴懿妹妹吴氏日后将有极尊贵的地位,于是让跟随自己入蜀的儿子刘瑁迎娶了吴氏。 建安十七年(212年),刘备率众进攻刘璋,占据广汉郡的涪城。建安十八年(213年),刘璋派遣时任中郎将的吴懿与刘璋手下将领张任、刘璝、冷苞、邓贤等率兵在涪县一带与刘备军交战,但皆被刘备击败,诸军退守绵竹。吴懿率军向刘备投降,受任为讨逆将军。 建安十九年(214年)夏,刘备平定益州,拜吴懿为护军,并迎娶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为夫人。 章武元年(221年),刘备称帝,建立蜀汉,吴懿升任关中都督。 北伐建功 章武三年(223年),刘备逝世。五月,太子刘禅继位,改元建兴,吴懿受封都亭侯。 建兴六年(228年),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,吴懿也随军出征。 建兴八年(230年),吴懿和丞相司马魏延在诸葛亮命令下引军西入羌中,攻击曹魏凉州地区,汉军行至阳溪一带,遭遇曹魏后将军费曜、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,两军会战,吴懿和魏延大破费曜和郭淮。吴懿因功受封徙亭侯,进封高阳乡侯,并升任左将军。 建兴九年(231年)二月,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。六月,因大雨淋漓,粮食运送不继,汉军撤退回蜀中。八月,大军退还后,负责运输粮草的李严弄虚作假,想推辞责任。吴懿和诸葛亮等联合上书后主刘禅,请求罢黜李严。 出镇汉中 建兴十二年(234年),诸葛亮病逝。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,出镇蜀汉军事重镇汉中郡,并迁任车骑将军,授予节符,领雍州刺史,进封济阳侯。 建兴十五年(237年),吴懿去世。 主要成就 吴懿在蜀汉时,曾随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,并与大将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、费曜。诸葛亮逝世后,又出守重镇汉中,防御曹魏进攻。 人物评价 杨戏:车骑高劲,惟其泛爱,以弱制强,不陷危坠。( 《 季汉辅臣赞 》 ) 亲属成员 叔父 吴匡,曾任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。 妹妹 吴氏,蜀汉穆皇后,先嫁刘瑁,后嫁刘备。 族弟 吴班,字元雄,在蜀汉官至骠骑将军,封绵竹侯。 孙子 吴乔,西晋末年,益州被流民李雄攻陷,吴乔守节三十年,始终不向李雄屈服。 史料记载 《三国志·卷四十五·蜀书十五·邓张宗杨传第十五》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吴懿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出场于62至105回,形象较历史上丰满许多。吴懿初为益州牧刘璋的部将,刘备进攻益州时,泠苞在雒城大败,吴懿自告奋勇,领兵前往救援。不料被赵云和张飞生擒,吴懿于是归降。刘备自称汉中王,迎娶吴懿之妹。诸葛亮出师北伐,吴懿以左将军、高阳侯的身份跟随出征,屡立战功。诸葛亮逝世后,吴懿随姜维一并镇守汉中。 影视形象 2010年电视剧《三国》:王杰饰演吴懿。 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吴懿
籍贯: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 新都区新繁镇位于成都市区18公里卫星城圈层上,距成都市外环路9.5公里,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5公里,成彭、新郫高等级公路分别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交汇于此,新繁是一座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。 新繁原是新都县城所在地,幅员面积45.67平方公里,所辖33个行政村、4个居委会,总人口5.8万余人,城区面积3.4平方公里,大街小巷绿荫如盖,清幽宜人,具有小城镇古朴风,全镇基础设施建设齐备,水.电.气充足,通讯设施完善,集贸市场繁荣,名胜古迹众多,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――东湖公园位于古镇中心。 新繁镇已形成机械、电子、医药、食品、建工、建材、家具等一批优势行业。拥有四川新兴公司、四川成龙工业公司、西南电工厂、森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、四川正德实业有限公司等438家企业,年产值达21.5亿元。有数十种产品荣获市、省、全国的名优和国际博览会金奖,产品畅销国内外。新繁的家具式样新颖、做工精细、典雅豪华,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。新繁牌泡菜畅销全国,名扬五洲。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烹任技术高超,先后有数十名厨师分赴世界各地传播川菜工艺。棕编、竹器、刺绣等工艺产品曾多次参加省、全国及海外展览,深受异国朋友的赞誉,成为新都区重要出口产品之一。一九九三年十月新繁镇被批准为全国100家小集镇经济开发区试点镇,一九九四年三月被列为四川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,从此新繁镇的城镇建设全面启动。目前,镇党委、政府正在抓紧实施“三区一城”规划、主要建设以新兴工业园区为龙头的2平方公里的工业区,以行政办公、旅游休闲和豪华居住群以及广场为中心的1.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,以仓储、物资批发、集市贸易为一体的老城商业区,拟建5-10万平方米的新繁家具城,突出体现新繁的家具优势行业。建设的着眼点是成都国际大都会卫星城。定位于“联合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”生态型小城镇。 新繁镇决心和新老朋友一起,携手并进,立志将新繁镇建设成为一座古今辉映,幽静典雅,科技发达的现代化城镇。 1.1. 地理区位 新繁镇位于成都市西北部,新都区西面,处在成都市北部成彭路经济发展走廊上,处于郫县、新都、彭州、成都四个城市构成的“菱形”结构中心点,距成都市、彭州市、新都区、郫县四城市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。镇域东北邻新民镇、清流镇;东南邻斑竹园镇;西南邻郫县、龙桥镇;西北邻彭州市致和镇。 1.2. 历史沿革 1.2.1. 得名 新繁,古名繁。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,为蜀王望帝杜宇氏所建。杜宇氏在建都九陇山区之后,因生产发展和人口增加,一部分人沿清白江顺流而下,在平原地带分建城邑,以利管理。新建城邑,取物产丰富,人烟繁盛之义为名,故名繁。《华阳国志》记载:“蜀川人称郫、繁为膏腴”。成都平原膏腴之地甚多,何专以“郫、繁”并列,誉为“膏腴”,那就是他们的开发和得名,均早于成都平原大量开发之前,而与杜宇氏的原山区相比,当时是最为肥美和繁荣之地。 1.2.2. 治所 最初的繁,拥有今彭州市和原新繁两县地区,其治所按《华阳国志》记载:“繁县,郡北九十里,有泉水稻田”。今彭州市的蒙阳地区处于岷江冲积平原的台地边沿,素有常年蓄水的泉水稻田,沿阳地区的河渠,民间称为泉水河。而阳也处于蜀郡北面,距离约为90里。 蒙阳地区多年来发掘出土不少青铜器和陶器,其纹饰和铭文字体同于商代及周朝初期的金文体。经四川省博物馆定,其时代为商末周初,在蜀地正是杜宇氏时期。 从地形上看,蒙阳一带自然形成一条长达十多里的黄土高地,至今还高出平原1-2米。这与当时岷江尚未治理,平原大部分地区未能陆处,蜀族人民必须择高而居的生活情况相适应。因此,最初的繁,是在今彭县蒙阳地区。 1.2.3. 建县 繁县的建置时间,原有秦、汉之说,但均未标注时间。近40年来,考古工作在蜀王杜宇所置的繁地区,发掘出大量商、周时期的文物和蜀族人民聚居遗址,充分证明繁在杜宇时代即已建立,并成为蜀族人民的膏腴之地。《汉书地理志》记述秦置蜀郡,将繁列为蜀郡所辖15个县的第三,排列在首成都,次郫县之后,说明秦代繁已成为一县。现存最早的明代正德年间的《四川志》明确记载,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,蜀郡所辖的县有繁县,亦可证明秦时已在繁地置县。 1.2.4. 繁迁新繁 秦代的繁县仍在今彭州市蒙阳地区。到三国蜀汉时期的延熙十年(247)和十七年(254),后主刘禅令姜维领兵北征,将来降的陇西凉州胡人及河间、河关、临三县民众迁居繁县屯垦,然后分批将原繁县群众迁至繁县境内,今清白江南岸地区聚居,用以拱卫京城成都,始将聚居地称为“新繁”,但仍属繁县管辖。西魏时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,初仍置繁县。到明帝武成二年(560),废除繁县西北的东益州(今彭州市关口附近),又将在蒙阳地区的繁县南迁新繁(今新繁镇西),正式撤销繁县,改名新繁县。将原繁县所辖的清白江南北两岸地区划归新繁,而江北大片地区划归九陇县。 1.2.5. 沿革 原新繁县,古名繁。秦灭蜀后,置蜀郡于成都。据明代正德《四川志》记载: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置繁县,隶属蜀郡,县治在今彭州市蒙阳地区。 汉高祖五年(前202),平定巴、蜀,繁县仍隶蜀郡。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),置十三州刺史部,蜀地为益州刺史部,繁县属益州刺史部蜀郡。 王莽新朝时期(9-23),改益州为庸部,改蜀郡为导江,繁县隶属导江。 公孙述据蜀时期(25-36),国号成家,郡县建置基本上承汉制,改益州为司隶校尉,改蜀郡为成都郡。繁县隶属成都郡。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(36),公孙述败亡,今四川入东汉版图,至东汉末刘焉父子据蜀,繁县仍隶属益州蜀郡。 建安十九年夏,刘备领益州牧。建安二十六年(221)刘备即帝位于成都,改元章武,史称蜀汉。后主刘禅延熙十年(247)和十七年(254),将关陇降众安居繁县,将繁民迁居清白江南岸,称新繁,归繁县管辖。后刘禅于炎兴元年(263)降魏,蜀汉亡。后经曹魏、西晋、成、汉、范贲、苻坚、谯纵相继割据,以及东晋时期,繁县均属益州蜀郡。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(420),刘裕代晋,国号宋,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。刘宋文帝元嘉十二年(435),于繁县属地(今彭州市关口场)置侨郡—南晋寿郡,领晋寿、兴安、兴乐、邵欢、白马五侨县。(有说领白水、南兴二侨县)。后经南齐,繁县治所及隶属蜀郡未变。 梁武帝天监中(502-519),分繁县地置东益州,州治晋寿县,郡领晋寿一实县,白水、南兴二侨县。后蜀地为武帝八子武陵王萧纪所据,繁县仍属蜀郡。 西魏统蜀时期(553-557),改晋寿置东益州,领九陇、广汉、西遂宁、金渊四郡。九陇郡以晋寿一县为领地。州、郡、县治均在今彭州市关口场。繁县治所和隶属益州蜀郡未变。 西魏恭帝三年(557),宇文觉废恭帝自立,国号周,史称北周。初仍置繁县,后徙繁县治所于蜀汉时期安置原繁人的清白江南岸新繁,正式改繁县为新繁县,隶属益州蜀郡。同时,省东益州,留九陇郡,隶属益州,领九陇、陇泉、青阳三县。郡、县治由晋寿(今彭州市关口)迁徙至繁县属地,今彭州市人和乡。 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,省新繁县入成都县,隶属益州总管府。 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,复置新繁县,隶属剑南道西川成都府。后经五代前蜀王建、后唐李嗣源,后蜀孟知祥相继割据,新繁县隶属关系不变。 宋太祖乾德三年(965)统蜀后,以剑南东西两川之地,置西川路,一改自隋以来的州、县二级制,为路、州、县三级制,并于路之下设府、州、军、监。仁宗嘉祜四年(1059),改为成都府路,领成都府,新繁县隶属成都府,直至南宋末期未变。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,元朝统一全国,在中央设立中书省,在全国各地设立行中书省,新繁县隶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路。后经明玉珍据蜀,新繁县隶属关系未变。 明洪武九年(1376),改四川行中书省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,新繁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。洪武十年省新繁县入成都县,3年后,又复置新繁县,隶成都府。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(1644),明亡。李自成在北京建立“大顺”政权,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“大西”政权,新繁县为“大西”政权管辖。清军入川后,“大西”政败亡,四川地区战乱持续30多年,清政府对四川地区的统治有名无实。 清康熙七年(1668),因四川多年战乱,人口锐减,一些州县只得合并治理,因而省彭县入新繁县。61年后,到雍正七年(1729)始恢复彭县。嘉庆初置四川成绵龙茂道,领成都府,辖新繁县,直至清末。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,建立中华民国。民国元年,载废道制。民国2年,袁世凯废省改道,划四川为七道,新繁县属川西道。1年后改为西川道。此后军阀割据,建立防区制,新繁县长时间为二十八军防区。民国24年,国民党政权统一四川,建立四川省政府,将全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,新繁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,直至民国38年。 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。1950年分四川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行政公署,新繁县隶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。1953年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,新繁县仍隶属温江专员公署。1959年初,因裁并机构,新繁县曾一度与彭县合署办公,同年5月又由彭县迁回新繁。1960年2月,新都县并入新繁县。1962年10月,恢复新都县。1965年7月,撤销新繁县,并入新都县。
本文来自作者[cqygx56]投稿,不代表广鑫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qygx56.com/cshi/202508-1713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广鑫号的签约作者“cqygx56”
本文概览:吴懿(?-237年),一作吴壹,字子远。兖州陈留郡(治今河南省开封市)人。三国时期蜀汉将领、外戚,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。 吴懿初随刘焉入蜀,刘璋时任中郎将。刘备进攻刘璋,吴...
文章不错《吴懿(三国时期蜀汉将领)详细资料大全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