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道复
明代画家。初名淳,字道复,后以字行,改字复甫,号白阳山人,汉族,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)人,诸生。尝从文_明学书画,工花卉,亦画山水,书工行草;画擅写意花卉,淡墨浅色,风格疏爽,后人以与徐渭并称为青藤、白阳,有《白阳集》。
中文名:陈道复
别名:白阳山人
国籍:明朝
民族:汉
出生地:江苏苏州
出生日期:1483(另作1482)
逝世日期:1544(另作1539)
职业:画家
主要成就:与徐渭并称为青藤、白阳
代表作品:《白阳集》
性别:男
人物简介
陈道复的祖父陈_(1440-1506),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与同郡名人王鏊、吴宽及沈周等过从甚密,并颇多书画收藏。他的父亲陈钥(1464-1516)是陈_的次子,与文徵明私交极厚。道复“既为父祖所钟爱,时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,遣从之游,涵揉磨琢,器业日进称入室弟子。”
陈道复小天资颖异,凡经学、古文、诗词、书法,无不精研通晓。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,下笔不凡。文徵明每谈到他,总是笑言:“吾道复举业师耳,渠书、画自有门径,非吾徒也。”其实他正是从文徵明那里学得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:笔墨、意境、传统。但文徵明的花鸟画偏重于兰、竹,因此如要追溯陈的大写意花卉的渊源,就必须举出“吴门画派”的祖师沈周了。沈周的花鸟画在明初极具新意,他创始运用“写意”——写其大意的方法作花鸟写生,相对宋、元的写实,显得质朴无华,却又耐人寻味。而陈道复则在此基础上,自出机杼,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画中,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貌。与稍迟于他的徐渭并称“青藤白阳”。
子陈栝,字子正,号沱江,画花卉有父风。亦以善花卉名。著有《白阳集》。
画作特色
宋代的花鸟画,大致勾勒精到,设色逼真。明初沈周创为小写意,重墨轻色,而陈道复则创为用笔疏简,纯水墨的大写意风格。在他晚年的《墨花册》的尾题中曾言“数年所作,皆游戏水墨,不复以设色为事”“醉不知其草草”,正是这种“游戏水墨”的最佳状态。而图上的长题,则是激情洋溢的对先师沈周的膜拜:“前辈风流犹可想,丹青片纸还留。水枯花谢底须愁,只消浮大白,何必荡扁舟。石田先生尝作瓶莲图,上有此词,调临江仙。今日小子效颦,并追和如右。道复。”他称沈周为“先生”,自称“小子”,他之画此图,追和其词,只是“效颦”而已。
虽然陈道复与徐渭并称,两人都极其成功地将草书笔意融入画中,但两人的绘画风貌,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。如果将两人的书法放在一起作比较,就能找到这种区别之所在。历史上将草书分成两大类:大草和小草。大草者,怀素的奔腾纵跃,龙飞凤舞;小草者,王羲之的恭礼揖让,温文尔雅。虽然后人将陈与徐的书法都归之大草,但我们仍可看到陈道复的用笔谨严,点划凝厉,显得萧散闲逸;而徐渭的笔意狂放,墨迹淋漓,点划狼藉,与其人的癫狂相称,谓之“狂草”似更切合。而两人绘画上的区别也就在此。
作品馆藏
传世作品有《山茶水仙图》轴,现藏上海博物馆;嘉靖二十二年(1543)作《瓶莲图》轴、《秋葵图》轴,均藏故宫博物院;二十三年作《罨画山图》卷,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;《松石萱花图》轴、嘉靖十八年(1539)作《牡丹图》卷藏南京博物院;《榴花湖石图》轴、《萱茂栀香图》轴藏辽宁省博物馆;《前赤壁图》卷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。
圆明园中的收藏的宝物有哪些
陈道复的祖父陈璚(1440-1506)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与同郡名人、吴宽及沈周等过从甚密,并颇多书画收藏。他的父亲陈钥(1464-1516)是陈璚的次子,与文徵明私交极厚。道复既为父祖所钟爱,时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,遣从之游,涵揉磨琢,器业日进……称入室弟子。
陈道复小天资颖异,凡经学、、词、书法,无不精研通晓。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,下笔不凡。文徵明每谈到他,总是笑言:吾道复举业师耳,渠书、画自有门径,非吾徒也。其实他正是从文徵明那里学得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:笔墨、意境、传统。但文徵明的.花鸟画偏重于兰、竹,因此如要追溯陈的大写意花卉的渊源,就必须举出吴门画派的祖师沈周了。沈周的花鸟画在明初极具新意,他创始运用写意写其大意的方法作花鸟写生,相对宋、元的写实,显得质朴无华,却又耐人寻味。而陈道复则在此基础上,自出机杼,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画中,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貌。与稍迟于他的并称青藤白阳。
子陈栝,字子正,号沱江,画花卉有父风。亦以善花卉名。著有《白阳集》。
陈道复的人物简介
20世纪初,八国联军侵华战争,对于国人来说,这是一场令人耻辱的战争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,不仅烧毁了无数宝物,也抢夺走非常多圆明园稀世珍宝。
圆明园简介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,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,所以也叫圆明三园。
圆明园面积340多公顷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,一百五十余景,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。雍正、乾隆帝在位期间多次对圆明园增建、改建。
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,文物被抢掠,1900年八国联军之后,又遭到匪盗的打击,终变成一片废墟。
圆明园最珍贵的宝物圆明园是“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”,其珍藏的稀世珍宝不计无数,其中流散文物大概有100万件。流散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约有500件。
圆明园大量精美文物多流散在国外,以英、法、美三国收藏的数量最多、器物最精。具体有多少圆明园文物流散在外,没有人说得清。
圆明园比较出名的珍宝在拍卖市场上可以见到很多,如“圆明园西洋怀表”、“鎏金五彩化妆盒”、“珐琅麒麟”、“ 康熙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童子”、“
清乾隆·铜胎掐丝珐琅‘安佑宫’缠枝花卉盖盒”、金曼扎等,还有如“颙琰童年像”、“道光帝喜溢秋庭图”、“南宋·苏汉臣·百子嬉春图页”等。
圆明园作为人类艺术的瑰宝,造园艺术的典范,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到现在还是个谜,特殊的历史时期,很多珍宝从世界上消失,这也是人类的一大损失。
铭记历史圆明园的历史命运时刻提醒着我们,落后就要挨打,我们需要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。
陈道复的祖父陈璚(1440-1506),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与同郡名人王鏊、吴宽及沈周等过从甚密,并颇多书画收藏。他的父亲陈钥(1464-1516)是陈璚的次子,与文徵明私交极厚。道复“既为父祖所钟爱,时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,遣从之游,涵揉磨琢,器业日进……称入室弟子。”
陈道复小天资颖异,凡经学、古文、诗词、书法,无不精研通晓。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,下笔不凡。文徵明每谈到他,总是笑言:“吾道复举业师耳,渠书、画自有门径,非吾徒也。”其实他正是从文徵明那里学得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:笔墨、意境、传统。但文徵明的花鸟画偏重于兰、竹,因此如要追溯陈的大写意花卉的渊源,就必须举出“吴门画派”的祖师沈周了。沈周的花鸟画在明初极具新意,他创始运用“写意”——写其大意的方法作花鸟写生,相对宋、元的写实,显得质朴无华,却又耐人寻味。而陈道复则在此基础上,自出机杼,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画中,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貌。与稍迟于他的徐渭并称“青藤白阳”。
子陈栝,字子正,号沱江,画花卉有父风。亦以善花卉名。著有《白阳集》。
本文来自作者[cqygx56]投稿,不代表广鑫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qygx56.com/wiki/202508-2541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广鑫号的签约作者“cqygx56”
本文概览:陈道复明代画家。初名淳,字道复,后以字行,改字复甫,号白阳山人,汉族,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)人,诸生。尝从文_明学书画,工花卉,亦画山水,书工行草;画擅写意花卉,淡墨浅色,风格疏...
文章不错《陈道复出生于哪里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