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克(1327~1387),字仲温,号东吴生、南宫生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少博涉书史之余,喜学剑走马,研习韬略,养成豪爽侠义的性格。洪武四年(1371),官凤翔同知。张士诚据吴时,知其谋略过人,屡欲招致其幕。然克深恶张之为人,故均拒绝。元末战争四起,社会动荡,克遂杜门谢客,专心诗文书画。
宋克的书法初得康里子山弟子饶介的亲授,于赵派用功尤勤,进而上追魏晋,深得钟、王之法,终从元人笼罩下的明初书坛脱颖而出,成为那个时代无人能与之比肩的书法大家,备受前辈杨维桢等的赏识。杨氏跋《宋仲温书铁崖古歌》云:“(宋克)尤工诸家书法,余有所著,必命仲温书之。”
宋克擅长章草、小楷和草书,尤以章草最为著名。其章草取法皇象《急就章》,对于此帖,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,一生临写不辍,大致书于60岁时的《急就章》,笔势劲健,风貌简古,为其兼备古法之形神的得意之作。自元赵孟帄开始师法章草后,此体的学习一时蔚然成风,其间优秀者不乏其人,但宋克的成就无疑是最高的一位。其实不仅在元至明的这段时期,就是在整个章草史上,他也是最杰出者之一。
关于宋克的小楷,翁方纲《复初斋文集》云:“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温第一。”其小楷初仿赵孟帄,后法钟繇、王羲之,尤得力于钟。有《七姬权厝志》等作品遗世。
宋克的草书——以章草糅入狂草而创造出的一种个性鲜明的书体,则可视为明初书法创新之路上最为重要的一站。其草书深受康里子山的影响,然较之康里氏,他不仅能做到将章草与狂草的用笔、结体完全混融无迹,而且在用笔上也更显丰富多姿,在气势上也格外地宽博豪迈,充分显示了宋克师古出新的不凡艺术创造力。有《杜甫壮游诗卷》、《进学篇卷》等草书代表作传世。
急就章的书法作品
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号称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是书圣王羲之平生作品的最高峰。不过原贴被唐太宗拿去陪葬了,现存的是唐人冯承素以及虞世南、褚遂良的摩本。另外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、《裴将军帖》、《自书告身》等也很出名,其中《祭侄文稿》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,被称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。欧阳询的《行书千字文》、怀仁的《集王书圣教序》和宋代米芾的《蜀素帖》元代赵孟?\《行书心经》也都是名贴。
皇象《急就章》拓本,系明杨政于正统四年(1439)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所谓《松江本》,其它古本未见流传。启功先生所收藏的明拓《松江本》是所见到的较佳拓本。《松江本》原石现藏上海市松江县博物馆。
《急就章》,相传为三国时吴皇象所书,也有魏钟繇,晋卫夫人或王羲之所书的说法,为章草体的正宗,原为刻本,印本有于右任所藏“太和观本”,现已罕见。明朝正统四年(公元1439年)杨政根据叶梦得摹临而刻石的“松江本”,比较普及,笔调古雅雄浑。元赵孟頫及明宋克的临本极有名,墨迹本笔势劲利,用笔清晰,宜于取法。----《古代碑帖鉴赏》费声骞
皇象,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三国吴书法家。字休明。官至侍中、青州刺史。幼工书,师于杜度。善篆、隶、章草,时人谓之“书圣”。时人以其书法与严武棋、曹不兴之画并称八绝。他的书法被赞为“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。他学习别人的书法,能取各家所长而成自家面目。晋葛洪《抱朴子》誉为“一代绝手”。南朝宋羊欣说:“吴人皇象能草,世称沉著痛快。”唐张怀瓘《书断》评他的章草为神品,八分为妙品,小篆为能品。传世书迹有《文武帖》、《急就章》、《天发神谶碑》,相传为皇象书。书论《论草书》。今世仅存《急就章》石刻,相传为皇象书。又有数种,文字多少有异同,以松江本最为著名。此帖点画简约、凝重,亦较含蓄,又多隶书笔意。结字工整,法度森严。整篇观之,气息古朴温厚,沉着痛快。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,是学习章草的优秀范本。因章草是早期的草书,到了皇象时代,已十分成熟,且为众多书家所擅长。而皇象所书《急就章》,形体已经很规范化了。
本文来自作者[cqygx56]投稿,不代表广鑫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qygx56.com/yule/202508-2334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广鑫号的签约作者“cqygx56”
本文概览:宋克(1327~1387),字仲温,号东吴生、南宫生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少博涉书史之余,喜学剑走马,研习韬略,养成豪爽侠义的性格。洪武四年(1371),官凤翔同知。张士诚据...
文章不错《明代书法家宋克生平有怎样的创作背景?》内容很有帮助